我記得以前讀國中時,國文科的解釋必須要背到跟課本一模一樣,連標點符號也都不能錯,當我這樣一字不漏的背解釋、囫圇吞棗的背課文之後,認為國文一點都好玩不起來。

  究竟要不要背解釋,其實要視學生的程度來決定,對於基礎的學習階段,背誦或許有其必要性的,完全捨棄背誦的方式未免太過偏激,畢竟這只是個理想,而理想與現實面上通常是有很大一段距離的,尤其在升學主義彌漫的台灣校園裡,國文科教學的時數明顯不足,一方面要進行語文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又要提升學生情意的涵養,背誦或許是很無趣的有效捷徑。

  我不是很喜歡學生死記解釋,但如果生難詞句意思不明瞭,對於課文的理解上就會有困難,因此遇到需要解釋的詞語,都會讓學生一直推演出答案,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印象深刻,也比較不容易忘記,畢竟是一步步推出來的;而缺點是由於國中生的文學底子還未十分完善,總是會有丟三落四的情況,甚至出現許多天馬行空的答案。




  譬如課本裡面有一個詞語叫做「乩童」,也就是專門替人求神占卜的人。

  學生在推演的過程中,往往可以順利的推出「求神問卜的人」,而「求神占卜」跟「求神問卜」在意思上應該可以畫上等號,因此也就不用太計較了,但學生如果就這樣當做答案,卻是忽略了十分重要的字眼,所謂的「乩童」,並非「求神占卜的人」,而是「專門替人求神占卜的人」,如此便差了十萬八千里了。

  而寫乩童是「廟裡幫人起乩的人」,雖然答案錯誤,但我可以懂你的意思。

  但不管怎樣,認為乩童是「廟會發瘋的兒童」,感覺上就是皮在癢。

  這個皮癢的小孩,你就不要去廟裡面去拜拜!

  還有,千萬不要告訴別人你的國文老師就是我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