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大拜拜

  傳統藝術對於民族文化的發展,積累著豐厚的存在要素,若是要著力於傳統藝術教育的推展,便要做好薪傳的紮根工作,於是教育部將鄉土教育政策植基於中小學課程或活動中,姑且不論背後是否有著政治考量,至少能增進學生對於各項傳統藝術的技巧運用和鑑賞能力,更能讓這塊土地的人民了解固有的文化之美。
  既然政府有在推動,當然是希望將成果供諸於市民大眾面前,於是乎表面上打著檢視各校一年來的推展成果,實際上是為了配合市政府所舉辦的「水岸花香、真愛高雄」端午龍舟活動,希望在廣大選民面前具體展現市政成果,於是一年一度的「打狗囝仔仙拼仙」活動在高雄市音樂館廣場展開,這項活動也就是我們戲稱的「為了爭取教育經費而不得不去的大拜拜活動」。










可不可以申請加班費

  學校有兩項傳統藝術-豫劇與民族版畫,其中豫劇社還特別請國光豫劇隊的老師指導。
  既然要粉墨豋場,密集的訓練也就如火如荼的展開,學生們犧牲午休及假日,就是希望能把演出做到最好,最後一次的彩排,學校甚至還包車讓學生到了國光豫劇隊。
  這次的彩排安排在星期假日,就算我多不情願,看在一群可愛又認真的學生份上,也只好嘟個嘴巴全程陪同了。
  一整天的排練,除了練習豫劇「慢二八板」的唱腔,指導教師不斷的叮嚀「這裡要使點勁,那裡再張開一點!」,不管怎麼示範,就是有學生手腳不聽使喚,我開始擔心起來了……






豫劇簡介

  豫劇又稱「河南梆子」,由於早期演員以清唱為主,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叫「河南謳」;而豫西山區演出時常常靠著山堆個土臺子,所以人們也稱它為「河南高調」或「靠山吼」,是河南省地方戲曲,由於河南省簡稱豫,因而命名為豫劇。
  豫劇一向以唱見長,角色分為「四生四旦四花臉,八個場面倆箱倌」,在劇情的節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往往唱得酣暢淋漓,顯示出特有的藝術魅力,而傳統劇目近一千個,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才於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如《花木蘭》、《白蛇傳》、《封神戲》、《三國戲》、《包公戲》、《楊家將》等。
  樂隊則有「一鼓二鑼三弦手,梆子手鈸共八口」的說法,文場樂器有三弦皮嗡、月琴等,後又增加板胡、琵琶、嗩吶等;武場則有鼓板、大鑼、鐃鈸等樂器,目前更加入西洋樂器的大、小提琴、木管。
  豫劇曾經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堪稱是中國最有影響的戲曲之一,但直至今日,豫劇的發展漸漸與時代需要差距太大而產生了觀眾人數減少、劇團生存困難、演員隊伍青黃不接等嚴重問題。




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

  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前身為誕生在越南富國島上的「中州豫劇團」,自從1953年起,即在海軍陸戰隊的支持下,於南台灣的左營落地生根,從藍褸草創到精實壯盛,走過艱苦與淬煉的歲月之後,終能維持弦梆不輟,薪火留存;並使「飛馬豫劇隊」成為家喻戶曉的金字招牌。
  四十多年來,一直都隸屬國防部的飛馬豫劇隊,隨著時代的變遷,軍中階段性的任務已告一段落,於1996年1月1日起改隸教育部,成為國光劇團第一個附屬團隊,名稱也改成「國光劇團豫劇隊」,菁英齊聚,春秋鼎盛;因此改隸這件事,是對豫劇隊這些年致力於宏揚中原文化,傳承豫曲新聲的最高肯定,更是其拓展豫劇的藝術生涯、向國際舞臺伸展的最佳契機。近年來,在製作上結合了台灣與大陸的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菁英,展現豫劇隊全新風貌,亦獲得觀眾極高之評價與迴響。
  而各類型的推廣及巡迴演出,也將豫劇藝術傳播到各階層、各角落,全面開拓豫劇的觀眾群。自1996年改隸至今,豫劇隊數度應邀赴海外演出,參訪美國、加拿大、英國、香港及大陸等地,事前對巡迴演出做縝密的計畫與排練,全體隊員皆期望以更高階的表演藝術,將傳統戲曲的美學風格呈現在國際友人的面前,散發更為耀眼的風采。

               轉載   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網站
                    http://www.bengzi.org.tw/




請大家多多捧場

  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將於六月7、8日假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至德堂推出2006年度大戲《劉姥姥》,巡演場次包括6月30日、7月1日台北國光劇場、9月29日台南市化中心、10月28日岡山文化中心。
  喜愛古典名著【紅樓夢】的觀眾們一定會喜歡這齣豫劇皇后王海玲以豫劇詮釋曹雪芹筆下既純樸又睿智的劉姥姥。
  新編豫劇《劉姥姥》劇本原著衛中與李漢雲、劇本改編劉慧芬、導演呂柏伸、副導演殷青群、音樂許寶勛、服裝設計林恆正、舞美任永新、燈光設計jack。
  4月8日起將於高雄市文化中心表演藝術資訊館配合辦理【紅樓夢】表演藝術特展以及系列有趣的藝術與人文研習會,請洽07-5828753-52、53豫劇隊研推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