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倫剛進教室,就看到兩眼通紅的一張小臉,才隨口詢問了一下,斗大的淚珠便奪眶而出……

  楊桃是班上的小不點,也是班上的活寶,由於身材迷你,每次阿倫跟楊桃講話時,看著拚命仰望的小臉,很難不聯想起大頭狗的模樣,或許是這個因素,同學很愛跟楊桃鬧著玩。
  國中生打打鬧鬧、開開玩笑是很常見的,但往往卻不知道界線在哪裡,等玩到過頭後往往便以翻臉收場,然後就可以在學務處聽到下列的對話:
  「我已經說不要了,他還一直鬧我!」
  「之前你不是玩得很高興,那有說翻臉就翻臉的!」
  請注意!當其他人說不要的時候,就是不要!
  就如同性騷擾防制法堆定的一樣,當女生說不要的時候,不要以為這種叫做欲拒還迎,不要就是不要!

  當阿倫開始瞭解情形時,班上的女生紛紛為楊桃打抱不平,因為這種狀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而且大多數的男生都認為這樣的情形還蠻有趣的,殊不知他們覺得有趣的玩笑,對於楊桃而言,其實跟被霸凌的感覺是一樣的。
  根據兒福聯盟的調查發現,現今校園普遍存在「霸凌(Bully)」的現象,有高達近百分之六十五的國小學童曾因在學校遭排擠、被嘲笑而恐懼上學,甚至有超過兩成五的學童,因為受不了被同學排擠、嘲弄而萌生自殺的念頭,而所謂的「霸凌」:

  根據Olweus(1993:9)的定義,一個學生長時間、重複地被暴露在一個或多個學生的負面行動中,並進行欺負、騷擾,或被鎖定成為出氣筒的情形,即為霸凌……在台灣約有六成左右的國小學童曾經被霸凌過,平均每兩個孩子就有一人有被霸凌的經驗;其中,約一成左右的孩子經常、甚至每天都會被同學欺負。

       節錄自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認識「校園霸凌」(2007/09/12)

  想要有效杜絕校園「霸凌」,必須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攜手合作,其中又以學校的角色最為關鍵,偏偏根據兒福聯盟的調查顯示只有三分之一的受害者願意告訴老師,因為覺得「告訴老師也沒用」,或是報告老師後,老師卻完全不處理;再者,多數學童看到別的同學遭受霸凌欺負,大多選擇沈默,師生對於「霸凌」事件的漠視態度,無形中助長問題的嚴重發展。
  學務處三不五時就必須處理「霸凌」問題,追根究柢都來自於人際關係失衡所致,許多「霸凌」狀況其實是積怨已久而產生的,或許是口無遮攔、或許是態度不佳、或許是行為失當等,但大多數卻是單純因為對方弱小、好欺負,而這些受到「霸凌」的學生除了恐懼不已外,外在表現往往也十分消極。
  阿倫在輔導的過程中,發現同理心的運用十分重要,而講阿倫的悲慘經驗就是讓學生認同的最好方式。想當初阿倫在就讀國中時,墊了腳尖量身高也不過144公分不到,於是,下場就是永遠脫離不了第一排的命運,而且,每當在籃球場上與其他隊起衝突時,阿倫總是被最多人追著跑得一個,畢竟柿子挑軟的吃,追個子最小的總比挑大隻佬來的簡單。
  阿倫之所以要跑,是因為要遵守葉問的教導,因為阿倫曾經問道:「師傅……你能一次打十幾個人嗎?」
  葉問:「你覺得呢?」
  阿倫:「那萬一有十幾個人拿武器要打你怎麼辦?」
  葉問:「跑囉!」
  以上就是阿倫會跑的真實原因!

  教師通常都具備有教導學生的能力,面對霸凌現象,輔導的耐心與技巧可以參考莊子〈人間世〉中「形就心和」的觀點:

  形莫若就,心莫若和;雖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為顛為滅,為崩為蹶,心和而出,且為聲為名,為妖為孽。彼且為嬰兒,亦與之為嬰兒,彼且為無町畦,亦與之為無町畦。彼且為無崖,亦與之為無崖,達之入於無疵。

  首先「形莫若就」指教師要能夠在外表顯得親近,而「心莫若和」即為內心也存有和善之意,但在親近學生時卻不可遷就他,也不可顯露教師的用意,當學生認為教師跟他是一國時,便可以降低其防衛機制,再慢慢地將學生的思想引入正軌,才能做到有效的輔導。
  對於受到「霸凌」的學生,除了重建其自信心外,最重要的莫過於要解決其人際關係,學校是社會的縮影,過的視團體生活,因此無法不與人交往,但人與人相處難免會產生摩擦,認清這樣的現實,解決之道在於超越關係。同學間的交遊如同複雜的迷宮,但只要用心找尋其中的關鍵,用誠懇的態度與人相處,以無執讓彼此間都有自由的空間,不僅不容易與人發生爭執,也可增進人我關係的和睦,放下人我間的執著,以無待之心明覺朗照,依循修養的工夫去精進,再由個體的精神跳脫是非對立的衝突,那面對人際關係時便會更加柔軟,當自我沒有厚度時,天下就無限開展,無論是校園或是人間,自然能夠逍遙而遊了。




  欺負小不點的同學,就如同欺負國中時期的阿倫,那個敢再試一次,就給我踹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