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太朦朧,分數決定印象中。通宵達旦戰遊戲,空空。總是換得滿江紅。
唸書應從容,上課不當耳邊風。國中三年轉瞬過,匆匆。應當發憤勤用功。


這不是賭

  班上有個名叫「挫賽」的小猴子,整天動輒就將挫賽二字掛在嘴邊,尤其是發考卷的時候,更是挫聲連連,自然就產生了這個綽號了。如果不肯聽課又愛搗蛋,不愛唸書也不願測驗,那分數要不錯賽也很困難,這樣的小猴子自然也讓教師跟著挫賽起來。
  這種小猴子其實很麻煩,不是依靠懲罰或鼓勵就可以解決問題,而是要他自發性的產生某種的信念,這種信念不是課堂上可以教得會的,如同王牌天神2中的電影對白:「如如果有人向上帝祈求勇氣,上帝是要給他勇氣呢?還是給他機會學會勇氣?」
  要小猴子不再挫賽,教師就需要創造一個機會,當然,有時機會會自己產生……

  「老師!我下次國文一定會考好!」挫賽不知受到什麼刺激,跑到我的辦公室來發願。
  「是喔!那很棒啊!」這是標準的官腔回答。
  「如果我考好你要請我吃飯!」原來挫賽的目的在這裡。
  「你唸書又不是為了我,幹麻我要請你吃飯?而且,如果考好要請你,那你考不好呢?」
  「如果我考不好,那我就一分陪你做五下伏地挺身!」
  「為什麼你考不好,我要跟著做伏地挺身啊?」
  「阿你是我們國文老師耶!我考不好,你當然也要負責啊!」挫賽說的好像有點道理。
  「那你要跟我賭幾分?」
  「這不是賭啦!這叫做約定!」挫賽糾正我說。
  「這有什麼不一樣的?」
  「賭博是違法的行為,而約定是種承諾,也就有履行的義務。」挫賽很認真的解釋著,接著又說:「我跟你約定六十分,如果做不到約定,那我們就一起做伏地挺身,如果做到,你要請我吃什麼?」
  「麥當勞好不好?」
  「不要!吃麥當勞會發胖!」
  「那你要吃什麼?」
  「我要吃肯德基!」挫賽一講完,整個學務處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是怎樣?吃麥當勞會發胖,吃肯德基就不會,你是認為漢堡比炸雞還容易發胖嗎?」




自我要求

  讀書要有成效,不是靠外在壓力就可以完全達到,最重要的還是在於自發性。許多國中生不會自發性的讀書,除了外在的誘因太大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孩子通常都沒有「決定權」。
  國中生沒有辦法決定自己要不要來學校,也沒有辦法決定要學習的科目,既然無法決定,很多時候混過就好了,畢竟未來離他們太遙遠,也太過虛幻了。但孩子往往忽略了一件事,生命的過程或許會有外在因素的限制,但內在世界卻是可以自己開創的,決定權是需要靠學習判斷與經驗累積而來,做決定也不意謂著就能得到想要的,因為常常還伴隨著不想要的。
  既然決定權需要靠學習與經驗,於是許多成年人便認為國中生的經驗不足,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於是直接把價值觀強灌給孩子。但成年人的判斷就絕對正確嗎?正確與否的判準又是誰決定的?
  讓學生學習如何決定,並不代表親師就什麼都不必做,而是透過引導讓學生了解自我,再協助學生思索問題,最後做出判斷,期間最重要的辨識培養學生「不放棄」與「自我接納」的觀念。
  許多事情並非會如預期般的發展,人生因為有著許多的不確定性而充滿驚喜,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不放棄的堅持卻是可以操之在我的,當盡力做完一件事後,往往對於後續發展較能夠釋懷,對輸贏就能有更開闊的想法,也較能夠自我接納。而自我接納不代表沒有挫折,而是不會讓結果來決定內在價值,進而為下一次的決定累積判斷的經驗。
  國中生的決定權雖然不多,但有件事卻是可以自己決定,那就是:要不要主動去學習!




願賭服輸

  挫賽願意定下目標而努力是件好事,但口中的約定其實還是種賭博行為,用賭的方式來引誘學生唸書再某層面來說並不恰當,而且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我不甲意輸的感覺!」
  但教育心理學中的行為學派有所謂的「正增強」:也就是在學生表現某一種正確的行為之後,立即給予酬賞,用以增進或增加某一行為的能力。為了讓挫賽專心於學業之中,當許多方式都宣告無效後,用他本身的提議來做,或許不是十分適宜,但可能會有著意想不到的契機,於是,一場名為約定的賭博就開始了,而且還吸引了一些學生的加入。
  不過,挫賽一直跟肯德基無緣,只能跟我一同邁向猛男之路,順便替正在啃著肯德基的同學提供餘興表演。但他漸漸了解到讀書是為了什麼?讀懂了多少?漸漸就比較不需要外部的激勵,上課不但開始認真聽講,試卷檢討時會爭著問問題,甚至會主動回答我所拋出來題目。

  加油!總有一天你會跟肯德基爺爺相認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