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看見兩個惡魔在拔河,也不願看見一隻天使在跳舞。
                        -朱煊


  拔河活動在世界各地的歷史中均有記載,現今最早的出土史料是公元前兩千五百年前,埃及SAKKARA的MERERA-KU墓內壁畫。
  中國在距今二千四百年前春秋時期的楚國也出現類似拔河的活動,《隋書‧地理誌》就記載,楚地的南郡、襄陽:二郡有牽鉤之戲。也就是水軍進行船戰的一項必備戰技,在兩軍對峙時將敵船鉤住,並經士兵合力拖拉使其靠近,進而作戰分出勝負,是當時重要的戰術之一。
  唐代也有「大麻全長四五十丈,兩頭分系小索數百條」的記載,大繩正中插一根大旗,旗的兩邊劃兩條豎線,稱為河界線,以河界線為勝負標誌,所以稱為「拔河」。
  而國際拔河比賽乃是源自於英國的倡導,到了一九零零年第二屆法國巴黎奧運會中,列為正式競安項目。




  拔河比賽那天的太陽出奇的曬,教師光是準備工作就差點被曬成烤焦麵包了,趕緊躲進室內死命的塗抹防曬乳液,搞得每個教師都厚厚白白的一層繼續出來工作。
  裁判的工作當然是體育老師全權負責,每一場比賽都必須請學生進場列隊站好外,還要不厭其煩的叮嚀比賽中或結束時,不可任意鬆手以避免意外,然後不斷重複著舉繩、拉緊、調整中心線、預備,以及開始的動作程序。
  比賽進行多久,這些體育教師就必須站在艷陽下多久,這時看到許多學生竟然很聰明的知道要帶洋傘,不禁納悶:「不是都說學生要盡情揮灑青春的汗水嗎?怎麼飆汗的反倒都是教師啊?」




  拔河運動重力道、也重技巧,拔河的姿勢更攸關比賽安全性。
  根據國際拔河競賽規則,拔河選手有三個基本姿勢:
  一是握繩時,雙手手心要向上;二是拉繩時,繩要從腋下過;三是腳尖必須在膝蓋之前,而且拔河時全身應伸展拉直。
  傳統拔河是彎腰向前蹲拉,這樣身前緊縮壓低的姿勢是容易造成傷害的,應此大多已改成新式拔河法。




  學校舉行的拔河比賽中,各班為求獲勝,不但參賽者使出全力,連導師都在一旁跟著出力,選手的吶喊彷彿感染競賽時的希望及張力,這也是拔河比賽有趣的地方吧!




  既然參賽者都猛足全力在比賽,就不免會出現令人遺憾的受傷狀況,有用力過猛而抽筋的;有因為麻繩麻擦而脫皮的,最誇張的是整個鞋底因摩擦而脫落的……
  由於之前聽過體育老師講解拔河的方式,阿倫在會場維持秩序順便紀錄的同時,也不忘提醒許多班及要雙手手心向上、繩子要從腋下經過,千萬不可以將繩纏臂事件,另外,拔河時腳尖要在膝蓋之前,這樣雙腳使力的方向才會正確等等。
  這樣提醒的結果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處,那就是得獎的班級為了感謝阿倫,因此辦公桌上出現了一大堆的飲料。




  在正式的拔河比賽中,服裝和保護配備也是有相關規定的,國中裡面通常都是穿著運動服就上場比賽,但墾丁教師的導師班卻是全副武裝、氣勢十足的登場了。
  除了每位參加者都有一件背心之外,他們還將「白博士」噴在鞋底上,噴完之後用抹布仔細的擦拭之後,學生就站在抹布上面,據說這樣可以增強抓地力。




  等正式上場時,參加者的雙手抹上滑石粉,擺出一種看起來就勢得冠軍的架式,最後一位同學還將繩子纏繞在身上……
  由於墾丁教師任教體育的班級數頗多,偏偏只有他的導師班有如此的陣仗,於是明燈生教就又說了一句至理名言:「墾丁教師就算贏了也不光榮,但輸了卻很丟臉!」





  學校裡面有許多團隊競賽的項目,例如這次的拔河比賽就是一例,從運動心理學的觀點而言,團隊運動項目沒有個人式的英雄主義,每一位成員都很重要,每個參與的同學也都是主角,透過繩子的牽引讓每一個人的心都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是合作教育最好的驗證場景。
  一場團隊性的比賽所需要花不少的訓練時間,當全班同學全力投入在活動中時,不管是神經還是肌肉都幾乎是長時間在收縮狀態,想要獲勝就必須具備堅強的鬥志及毅力與團隊意識,因此一場活動下來,可以明顯看出各班級間的凝聚力增強了,而團隊合作其實也是學生應該學習的重要人生課題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