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鍾馗、桃板、桃符及財神鈍驢、回頭鹿馬、天行帖子。」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


新氣象


  大人喜歡過年的原因是可以放假,小孩子喜歡過年的原因是可以領紅包,而我喜歡過年的原因是可以貼春聯,春聯上的對仗句均是吉祥話,以前,各家常藉對聯來反應自己的身分或期望,例如:學儒之家通常都會貼「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
  春聯的種類其實很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門葉(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通常是兩個字(也有張貼著繪有門神的畫像的),例如:「千祥、百福」;「框對」貼於大門左右兩個柱子或牆壁上,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上下聯;「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或牆壁上,現多寫作橫批;「斗方」也可以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室內家具或物品上居多,一般而言,「福」字及「春」字是張貼數最多的斗方,有人會故意將「福」及「春」字倒過來貼,因為這樣象徵著「福到」、「春到」。
  春聯是除夕當天的一項有趣的工作,對中文系而言又特別有趣,尤其是看到許多人上下聯貼反時。
  本來我想請得過獎的學生來寫幾幅春聯,但又擔心這樣會引響他們期末考,剛好有家長應景擺攤,於是便前去捧個人場,我在攤位前挑來挑去,就是找不到有關讀書教育類的對聯,你要在學校對面賣春聯,竟然都不考慮一下是否有人需要考試的嗎?怎麼大部分都是升官發財這類的,沒辦法,只好找了一副吉祥如意的對聯,想說學務處應該蠻希望學生都平平安安不要出事吧!
  原本春聯應該是除夕當天才會張貼,一直保持到它們自然脫落或褪色為止,但我實在是忍不住,於是就高高興興的把它出來了。


從前從前


  據「漢書藝文誌」一書:「東海中有度朔山,上有桃樹,蟋曲三十多里,卑枝東北有鬼門,萬鬼所出入!神荼與鬱壘-一神居其門。」
  神荼(ㄕㄣˊ ㄕㄨ)與鬱壘(ㄩˋ ㄌㄩˋ)兩位神將只要發現有害人的惡鬼,就用葦草編的繩索鞭打,然後丟去餵老虎!因此,周朝起,每逢年節,百姓就用兩塊長六寸、寬三寸的桃木板,畫上兩位神將的圖像或題上他們的名字,懸掛在大門或臥房門的兩側,以鎮邪驅鬼、祈福納祥,謂之「桃符」。
  「燕京歲時記」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大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肆簷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以後,則漸次懸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由此可見,春聯係從桃符演變而成的。


最早的對聯


  相傳最早對聯的開始是在五代時(西元964年),孟昶在桃符板上題寫吉祥詞句:「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
  但也有人認為早在南朝梁代時期,劉孝綽罷官不出,自題其門:「閉門罷慶吊,高臥謝公卿。」就開始有對聯,但在學校教學上,我們通常都是取第一種說法。
  到了宋元時期,春聯更受到了推廣與應用,宮庭、官宦人家、寺廟等也出現了鐫刻於木柱上的對聯,後人稱之為楹聯。另外桃符也由桃木板改為「春貼紙」的紙張。北宋王安石《元日》詩中描繪當時百姓張貼春聯的情景:「爆竹聲中除舊歲,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春聯的正確貼法


  春聯上下聯其實沒有那麼難辨認,國中時期就已經敎過了,一般而言,橫批是絕對不可能貼錯的,至於上、下兩幅直聯,每幅的最後一個字有平、上、去、入等聲韻,正確的貼法是:
  上聯:如果最後一個字是仄聲,也就是上聲、去聲(國字注音第三、四聲)及入聲字(入聲字的判別方法是用台語發音,音短促而重者即是,所以如果兩幅的最後一字都是第一、二聲,就必須用台語唸看看是否為入聲字哦!)便是上聯,必須貼在門的左邊,人在外面往門看過去,應該是你的右手邊
  下聯:如果最後一個字是平聲(國字注音第一、二聲),必須貼在門的右邊,人在外面往門看過去,應該是你的左手邊
  舉個例子:天增歲月人增壽(上聯)、春滿乾坤福滿門(下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